公开资料显示,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,主要生产苯酚、丙酮和双酚A等基础化工产品,公司一期项目12万吨/年双酚A装置于2008年竣工投产, 二期项目于2014年一次开车成功,可年产苯酚25万吨、丙酮15万吨。
据了解,三井化学退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巨额亏损。
近年来,苯酚/丙酮产能急剧扩张,市场供大于求,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。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业绩持续下滑,2025财年亏损高达106亿日元。
此外,三井化学也可能是基于自身战略调整、在华业务盈利状况以及全球化工行业格局变化等因素,决定转让其在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的股权,以优化资源配置,集中精力发展其他核心业务或应对其他市场挑战。
事实上,早前的2025年6月17日,全球最大的苯酚和丙酮生产商INEOS Phenol(英力士苯酚公司)也宣布,计划永久停止其位于德国格拉德贝克的苯酚生产基地的生产。
化工巨头三井化学
三井化学诞生于1912年,是日本的大型化工企业,在全球化工领域具有重要地位。在材料研发方面实力强劲,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首款MR高折射率镜片材料,随后又推出MR - 7、MR - 8以及最高折射率达到1.74的MR - 174等产品,目前全世界的知名镜片厂商几乎都在使用三井化学的原料生产镜片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三井化学在中国有多个业务布局。
在上海设有基地,专注于折射率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,为AR眼镜提供高质量的光学镜片。在广东中山设有三井化学复合塑料(中山)有限公司,主要生产PP塑料合金等产品,用于汽车等行业的配套加工。
此外,该公司还在镜片材料领域积极开拓中国市场,从2010年左右将高折射率的MRTM材料带到中国,为镜片客户提供原材料、市场宣传及销售支持等。
接盘方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,成立于1981年11月,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。公司位于浦东新区,占地面积3.12平方公里,是上海自贸区内最大的实体企业,也是中国石化系统的骨干生产企业、上海市的重要能源生产基地。
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共有50余套生产装置,主要产品有汽油、航空煤油、柴油、润滑油基础油、石蜡、合成橡胶、有机化工原料、合成塑料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等。
据悉,上海高桥石化高桥炼油区域具备原油综合加工能力1300万吨/年,分别为800万吨/年的汽柴油生产系统和500万吨/年的润滑油生产系统。漕泾化工区域具备50万吨/年的化工产品生产能力,电厂装机容量17.5万千瓦。